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中国家谱总目 中国族谱网站 福建族谱网 广东族谱网 海南族谱网 广西族谱网 中国姓氏组织 各国宗亲会网站
大马华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马华人 > 历史

马来西亚华人

时间:2010-01-21  来源:百度百科  作者:

简介

马来西亚华人,又称马来西亚华裔或为华裔马来西亚人,简称大马华人、大马华裔及马华,是马来西亚籍的华族,大多自称为华人或唐人,马来西亚华人主要是明朝、清朝到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从中国福建和广东、广西、海南等一带迁移而来的移民。马来西亚华人古代多自称唐人、华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自称中国人、华人及华侨,马来西亚独立后开始改称华人、华裔,近代自称“中国人”与“华侨”的大马华人已经减少很多。

南来历史

据中国古籍记载,于唐朝时期就已有少量唐人南下马来半岛一带进行商业活动。当时唐人主要是暂居经商,并无大量定居。

到了明代,有大量叛军和回民开始迁居南海一代(即马来群岛),由于为明成祖立过大功,郑和曾多次在满剌伽停留,后来将满剌伽,巨港,泗水等营建成其船队的大本营,也安置了数位回民为当地领袖,巨港有施进卿,泗水有数位;Sunan Ampel, Sunan Bonang, Sunan Kalijaga, Sunan Gunungjati 和 Sunan Giri等,他们被尊称为爪哇岛的“九大圣人”(Wali Sanga),还有一位有争议性人物,拜里迷苏剌,满剌伽王,据说他虽然接受了波斯伊斯兰头衔为 Iskandar Shah 但他没有归依。 至今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与郑和回民有关的遗迹。据明史卷三百二十五,当年郑和护送满剌伽王,拜里迷苏剌,和大量大明人员,人数五百,在满剌伽定居下来。与此同时,伊斯兰教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促使回民和唐人在满剌伽的活动日益增加。

满剌加苏丹国的国际贸易港口之成功,也导致许多邻国统治者的信仰改变,从传统信奉印度教混合佛教改为信仰伊斯兰教。1961年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哈姆加长老曾明确写下一句令人深省的名言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伊斯兰教之发展,与中国一名虔诚穆斯林密切相关,这位穆斯林就是郑和将军。」

一些唐人因为和当地人通婚,开始在满剌伽定居,接受同化,繁衍开来。此时开始,唐人开始在满剌伽形成聚落定居,成为组成满剌伽重要的一个民族。大明衰弱後,这些通婚唐人的後裔由於交通不便、大明闭关政策等因素,开始与祖国关系疏远。在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况下,他们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峇峇族(Nyonya-Baba)。娘惹峇峇的母语也由方言(主要是大明时代的方言,即福建话)慢慢转变成夹杂方言以及马来语的娘惹峇峇语(Peranakan Hokkien),但依然保留了各种大明的风俗仪式。

满清王朝时期,许多不愿投降的反清义士也逃到南海一代。而大清子民大量移民今马来西亚各地则是从鸦片战争後开始,当时大清战败,中英签署《南京条约》,大清承认国民前往海外谋生的权利,由於当时大英帝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开发马来亚半岛,大量的大清工人(或称为苦力)从大清输入到马来亚半岛成为矿工、种植工人等。在蒸汽船使用後,大清子民南来的数量更是急剧上升。此时到来的大清移民人数已经大幅度超越早期的娘惹峇峇,所以被早期定居的人称为“新客”。这时期马来半岛的大清子民人口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是因为劳工们的侨乡意识浓厚,多不打算扶老携幼来到马来亚定居,而是希望赚够钱回到老家故乡。

到了1929年,全球开始经济大萧条,大英帝国停止输入中国劳工。此时,华族女性人口开始大量移民马来亚,男女比例结构趋向平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後,由於资本世界和共产世界的敌对,马来亚也面临马共的挑战,中国移民来马基本上停止。此後,马来亚华人人口完全依赖自然增长,而非移民。

马来西亚华人的民族身份和地位

马来西亚华人是属于非土著身份(Non-Bumiputra),这也包括峇峇娘惹,印度族等等。马来族人及马来西亚土著是Bumiputra,也包括葡萄牙族,印尼族人等等,都有马来西亚土著特权(马来西亚宪法第153条款和马来人至上)。 马来西亚华人可以通过同化的方式获取土著特权,也即是(Bumiputra) 身份,这必须要与马来族或马来西亚土著通婚,改变信仰伊斯兰教和把原有的姓名改为马来伊斯兰名字, 同化后的子孙就有马来西亚土著特权。根据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NEP),由于马来西亚有马来人至上(马来语:Ketuanan Melayu) 也既是种族主义信条,此信条的用意是要贬低非马来人的身份让他们无法享有马来西亚土著特权,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等级制度,此信条把马来西亚华人和其他非马来人的身份往下推成为‘第二等公民’。(注明:所谓的第二等公民,是因为非土著受到明显不公平的对待,故出现的用词)。

华人和华侨的差别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已经把海外出生的中华民族后代和入籍他国者规为非中国公民亦非华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承认双重国籍,然而中国方面依旧称呼马来西亚华人为「马来西亚华侨」、「马来西亚籍华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等等的误称。须知「华侨」权利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保护,马来西亚华人完全没有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保护。

公民权

早年华人领袖陈祯禄在1947 年出版 Malayan Problems 一书中反对《马来亚联邦宪法报告书》中歧视性的条款。在当年紧急状态期间,英国殖民地政府以同情和支持马共为由,拟驱逐约数以万计的华人出境,要把华人遣送回中国大陆。陈祯禄为此而亲身向英国钦差大臣葛尼 (Gurney) 交涉,他反对英国殖民地政府这种残忍手段。最终英国殖民地政府撤销了遣送华人返回中国大陆的计划。

人力车(吉隆坡20世纪)

Rickshaw.jpg
人力车这个名称其实是来自中文字"力"和"车"的发音。人力车是吉隆坡二十世纪处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一名拉车员,一天平均需要跑动20-30英里,双脚穿着一双简陋的胶鞋或完全不穿鞋子。(图:Barisan Nasional)
 

熟食档口(1970年代)

WantanMee.jpg
70年代流行的熟食档口模式,简陋,不过却多一份亲切感。里面有很多饰物或用具,今日今时都几乎绝种,要碰到难过登天。
那个折凳,就是当时闻名的古惑仔十大武器之首。桌子上面的木筷子和瓷碗的地位也被今日的塑胶用具代替了。
(图:vinc66的家庭相簿)

首都女性的风采

0086.jpg
照片中有八名年龄介于25-45岁左右的女性,分别穿上当时各种流行的穿着。有传统的马来服饰,也有紧贴着潮流,相当时髦的服饰。
(图:FotoTapeta)

街头中午用餐(1950年代)

JKMSultanIsmailNasiruddinShah-1950.jpg
照片中一群华裔正在街头享用午餐,而且里面有一位老兄是名符其实的蹲着来吃,其余者都坐在一些矮凳上。
(图:FotoTapeta)

 

print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17 马来西亚华裔族谱中心
网站赞助:吉隆坡广东义山 网站维持:华研
网站游览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