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中国家谱总目 中国族谱网站 福建族谱网 广东族谱网 海南族谱网 广西族谱网 中国姓氏组织 各国宗亲会网站
知识库
族谱
sub menu divider
百家姓
sub menu divider
姓氏资料
sub menu divider
郡望堂号介绍
sub menu divider
图腾
sub menu divider
谱牒
sub menu divider
宗祠宗亲会
sub menu divider
公谱
sub menu divider
世系
sub menu divider
历史纪年表
sub menu divider
其他
sub menu divid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族谱知识库 > 族谱

族谱的内容与结构

时间:2009-10-29  来源: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

古代的家谱在选官、袭爵、婚姻、社交、财产继承、睦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编修家谱时,都应把这些方面的内容收录进去,传示时人和后人。

从家谱产生之时起,三千多年来,由于时代的不同,家谱内容的侧重也有所不同,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证明血统,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因而,从甲骨实物和《史记》有关部分可以看到,先秦时期的家谱特别重世系,家谱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均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魏晋以至唐代的家谱现在已基本无存,从现存的其他一些著作所引的零星资料和后人再整理的资料来看,仍可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魏晋以来至唐代的家谱的内容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当然首先书写的还是姓名、姓名包括字、号,还包括小名、异名、别名,然后记载生平,官爵(即使没有做过官,是处士也记录上谱),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时、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状况(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门第、离、退婚)、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的情况,著述、居住、迁徙、家族支系、坟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爵和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况记录比较详细。

宋代以后,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家谱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因而,家谱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宋元时代的家谱留传得极少,明清时代的家谱现在保存较多,分析一下,宋代以后家谱基本上去掉了关于岳家的内容,而把记录的重点移到有关祖先、世系、恩荣、词堂、居住、田产、坟墓、尤以子嗣和与血统有关的内容记载特详。宋代以后家谱内容,通常包括:

① 姓族源流:一般总要上溯家族的始祖,大多上托帝王、名人,以表谱形式,列出家族流传世系。

② 恩荣:记录本家族列祖列宗的诸如科举、仕宦以及受到政府褒奖情况,即使没有做过官,也要写上处士,实在没有可书的,年纪活得大,则写上耆寿、寿妇等字样,努力使自己的家族门媚生光。

③ 对每一个入谱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一般都有传记、详细记录他的名字、号溢、婚姻、生死经历、登谱之年、妻妾、节孝,尤其对子嗣记录特别认真,严格掌握入谱标准,对诸如养子、私生子、女儿、十一岁以下死亡的幼殇,入赘等情况,特别慎重,以防出现"冒宗"、"乱宗"之事,保证血统的纯净。

④ 祖宅是先人们居住、生活过的地方,词堂是祭奉祖先的所在,祖莹是列祖列宗长眠之地,尊崇祖宗对于团结族人,有极大的意义。它如词规、词记、词产、义庄、义田、家礼、家训及祖荃、祖屋的地形图等也记载较详。最后是家传,一般收录有声望先人的墓志铭、行状、寿序、年谱、像赞等传记资料,有些家谱后面还专录著述或艺文,收载家族先人的著述、诗文等。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越到后来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

商代甲骨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叔敖碑》和《赵宽碑》是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薛孝通贻后券、彭城王元(?思)妃李媛华墓志和刘宋临澧侯刘袭的墓志就可看出,不同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自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却是司空见惯的。唐朝的家谱,大多为合谱,一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的。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家谱,大多取法于此,卷首列世系总表,以备检查,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家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家谱的格式大致排列如下:

1 谱序:有自序和他序的区别,其内容为叙述修撰缘起,本谱的修撰历史与内容大要及修订年月等,作用是宣扬本谱主旨,颂扬祖德,使子孙读来能敬祖向善。如果本谱是续修之作,那么,除收载新写的序外,以往历次修谱的旧序,也一并收入。有时为了增光族望,还请当代名人写序,并将以往名人为前谱所作的序也依时代先后排列收载。谱序在有些家谱中亦有称"引"、"谱说"、"谱铭"、"谱券"等。

2 题辞:不是每部家谱都有的,主要是前代皇帝或名人为本家族或家谱的题辞,放在显著位置,主要是用以炫耀家世。

3 恩荣: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对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包括各种?书、诰命、御制碑文等,有的还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员为本家族题写的各种匾额。目的是通过重君恩来彰明祖德。

4 凡例:也有称谱例,主要是介绍本谱的编写体例,收录范围,各种著录规则、结构特点、本谱中各类目的立类理由,适用范围,各种可入谱和不可入谱人物的标准,以及诸如如何避讳等行文要求。

5 图:明清时代家谱的卷首,一般都有图版,内容不完全相同,一般总具有祖庙、祖茔、祠堂以及水源或住宅四至图。

6 节孝:宋代以至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谱在首卷都立节孝一章。

7 像赞: 将本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薰陶后人的目的,有些还刊载一些先人遗墨。

8 考:有疑则考。一个家族,存在几百年,千余年,自然有些事情不太清楚,可修谱时又必须写上,因此,只得进行考索。通常需要进行考证的,大抵有如下内容:姓氏来源、迁徒经过和原因,某些世系,仕籍、先人科名以及词庙、祖茔等,也有的家谱对这些内容称之为谱镜、谱撮。

9 世系:也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图,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10 世系录:也有的家谱作"世序"、"世系考"、"传实"、"行实"、"世录"。是对世系表的解释,即记录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父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葬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时、封诰 、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特别重生死、血统。

11 派语:记载族人的排行字语,封建时代,家族排行都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确定的,子孙后代,一代一字作为排序。如孔子后代排行字语为:希、伯、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就是明清两代皇帝赐予的。

12 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而传记则为家族中有特殊事迹、丰功传业、名可行世的入传。传记又分为内传、外传两种,内传为女子有痣懿行的,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写,也可请当代名人写。

13 宗规家训:可单称为家规、家训、家箴、规约,相当于家族法规,内容广泛,基本上为修身、齐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面。其中一部分为规约,族人必须遵守,如有违犯,则以家法制裁。另一些为训语,主要为劝戒的内容,教人作人行世的道理,这部分通常称为家教。还有一部分为庙规,也称家礼,为家族祭扫礼仪,如祖庙、祠堂组成,祭祀、婚丧仪式等等。这部分内容是封建伦理道德在家谱中的集中体现。

14 祠堂、祠产、坊墓:记录家族祠堂的历史与现状、规制、神位、世次、祠产、义庄、义田的管理和祖?及各房墓地的分布和坐向等。

15 先世考辨,主要为叙述家族历史,如得姓始末,始祖、支派、迁徙、分布情况。尤其是本支的迁徙、定居历史和各支外迁史,以及一些同姓、同宗的考辨等等。

16 志:家谱中另一种比较重要的内容,大多为家族中专门资料的汇集,如科名、节孝、仁宦、宗行、宗寿、宗才、封赠、历代祖屋、祖茔、祖产分布等等。这是明清家谱取法于史书中的"志",即专门史而成。

17 杂记:其他类不收或遗漏的均在此处叙述,大多为本家族的一些专门资料,如男女高年、争讼、田产、茔地等,范围很广、很杂。

18 文献:也有称著述、艺文、文苑、收载的均为本家族先人的著述,其中包括各种家规、家训、家范、墓志、行状、诗、文、帖、简、奏疏等。有的是全收,有的仅开列目录。

19 修谱姓氏: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为领衔、编纂人姓名,一为捐献经费人姓名,均列在谱末。

20 五服图:五服是封建家族法规的重要依据,很多家谱后附五服图,为了令族人重视和了解,不得干乱。

21 余庆录:家谱修成,末尾照例留几页空白纸,上书"余庆录",意为子孙绵延,留有余庆。

22 领谱字号:为了防止家谱外传,一般在家谱后都有顺序号,然后登记在册,某人领某号,定期抽查。

此外,近代一些家谱后,有的还附有一些统计图表,如人口等。

以上所说的家谱的各种格式,并不是每部家谱都完全具备的,家谱的详略程度不一样,格式分合也不一样,排列次序也不完全一样,但总体来说,基本上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

print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17 马来西亚华裔族谱中心
网站赞助:吉隆坡广东义山 网站维持:华研
网站游览人数: